台灣是太平洋中的一個島嶼。今天,這個島上生活著不同的人群,包括福建,客家,其他省份的中國人,台灣原住民和東南亞移民。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,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。 1895年,由於第一次抗日戰爭失敗,中國將台灣,遼東半島等地賜予日本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中華民國政府移居台灣,並開始建造該島。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到達台灣時, 也有將近200萬士兵及其家屬也移居台灣。當時中華民國政府到達台灣時,有許多事情需要解決。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,台灣的經濟和衛生條件很低。中華民國政府對台灣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, 將經濟實體從農業轉變為高科技產業。 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期間,一系列嚴肅的新政策和發展計劃使台灣工業化。台灣國家統計局表示,1965年人均GDP為229美元,而30年後,1984年人均GDP增至3225美元。
當R.O.C. 政府到達台灣後,他們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一系列的土地政策。 首先,他們修改了法案以減少與中國法案系統的聯繫,然後發行了台幣。之後,他們為農民建立了許多規則,以便他們能夠自給自足。 改善經濟狀況的第二步是發展“輕工業”。 政府開始幫助建立小工廠,生產紡織品,鞋和紙。 這幫助台灣準備轉移到“重工業”。 為了刺激投資,政府鼓勵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在台灣港口建立工廠。 這次是發展的第三步。 該網站將討論台灣發生了什麼,台灣的政策和變化以及誰來幫助並使所有這些事情發揮作用。
台灣經濟發展小知識:
你知道台灣在哪裡嗎?
台灣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。 它毗鄰中國,在島上的原住民被認為是太平洋群島南島語族語系人民的起源。台灣的陸地面積為13972公里,島上約有2380萬人居住,最主要通用語言為中文、閩南語、客家話。